不拘一格NeverMind
Your browser doesn't support HTML5 audio
S1E5 48:10

vol.5 面对艰难生存的文艺片,我们离自由的“批评”还有多远?

8月,一篇讨论豆瓣开分与新人导演的文章引起了小范围讨论,文章中指出过早的开分,可能会使独立电影的商业化之路受阻。过往,独立电影常常作为商业电影的对立面而存在,是独立于主流电影市场之外的小成本文艺片。


文章中也提到:“在任何国家,文艺片发展都不能依靠商业院线,而是要靠专项基金、政策扶持、艺术院线,以及权威的电影节平台”。于是,由于种种限制,我国的文艺片发展显然更加困难重重,迫使各路独立导演(尤其是青年导演)探索更多的生存之路。其中,参加各种影展平台的展映,是最有可能被业界看到从而走向商业化的途径。


作为国内最大众的文艺作品评价平台,豆瓣在这一环节中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,如果一部新片的开分低于6分,会极大程度地影响到后续的发行和上映。而对于独立电影,豆瓣开分往往就在一场展映之后,于是电影节上的首映之后,豆瓣评分便成了新人导演的一纸判决。

然而,这种评分主观性极强,往往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。评分样本过少,赶场产生的精神疲劳、资金短缺而产生的技术瑕疵……都有可能招致不好看的分数。作者在文末呼吁,希望影迷能慎用手中的“小小权利”,给青年导演一点耐心和成长的空间。


事实上,我们也注意到,这不是豆瓣第一次被卷入关于评分的争论之中。在此之前,质疑其公正性与权威性的声音不绝于耳。

在本期节目中,我们从读到的文章出发,粗浅地讨论了独立电影的生存困境,以及我们对于评分体系的一点思考。



【本期主播】

秦茗(严肃温和派理想主义者)

Sherry(来者不拒,什么都能聊的前主播)

彭彭(非正经戏剧研究人员)


【本期剪辑】

秦茗



【节目时间轴】

[2:35]关于公众号文章《一批新导演,“死”于豆瓣开分?》

[5:16]我们对于豆瓣平台的信任程度

[8:51]我们使用电影评价平台的原因以及自己的使用心得

[11:49]豆瓣评分、独立电影与电影市场三者之间的关系

[16:29]部分国外的电影评价体系

[19:46]评价一部电影作品的好坏 需要拿三观去衡量吗?

[23:56]如何平衡艺术和商业,或许是长期困扰创作者的问题

[28:30]大众对文艺作品的评价标准是否存在局限性?专业影评是否存在过度解读?

[33:54]我们看评论时比较关注的内容

[37:00]豆瓣经典电影的低分评论

[42:29]从创作者角度出发,该如何面对大众的点评?



【音乐】

“Old Time Rock&Roll”, Bob Seger, [Stranger in Town]

“给电影人的情书”, 蔡琴, [不悔]


【节目中提到的电影】

路边野餐,毕赣,2015

地球最后的夜晚,毕赣,2018

泰坦尼克号,[美]詹姆斯·卡梅隆,1997

肖申克的救赎,[美]弗兰克·达拉邦特,1994

踏血寻梅,翁子光,2015


【封面图】

Gerd Altmann on Pixabay



【关于我们】

这是一档由三位留法无业游民在餐桌上发起的泛文化类谈话节目,话题涉及社会新闻、女性主义、文学艺术等领域。

你将在这档节目里听到我们非常主观、任性甚至哔——的观点。我们不敢说这些年轻的想法多么有内涵和深度,但它们绝对真诚,绝对善良。

希望此档节目能够给你提供一些不拘于非黑即白的视角,让你对这个世界多一分理解和宽容。


每月16日、30日更新,欢迎大家使用喜马拉雅、网易云音乐、荔枝播客,或podcasts、小宇宙、汽水儿等泛用型播客平台订阅我们的节目,感谢收听。